第二天行程

小吳哥寺看日出及觀看古蹟(時間約三小時)→中午前往皇家浴池附近的店家吃飯→大吳哥寺城門(約15分鐘)→巴揚寺(約一小時)→塔普倫寺(約2-2.5小時)→鬥象台+古皇宮+顛王台(約一小時)→前往酒吧街吃晚餐(the red paino + 香蕉煎餅) 

 

早上4點半我們就起床出發前往小吳哥看日出

(小吳哥這裡建議排3個小時(含日出) 看完差不多11點多  可以順便出去吃午餐)

如果手機沒有手電筒的話 建議是可以帶一下手電筒

因為真的很暗  雖然說人很多 也會有人帶手電筒照亮

但是會看不到自己腳邊的路 加上路有些不平

DSC_0227  

可惜等到了最後 卻沒有看到日出  哭哭

 

接著就亂晃小吳哥寺了  裡面是所有寺廟最大的一間了

建議先排看小吳哥  因為之後都是看古蹟  會麻木的

小吳哥寺(Angkor Wat)

吳哥寺是高棉城市與寺廟的典型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,總面積接近兩百公頃。根據遺跡上的碑文紀載,它是統治者蘇耶跋摩二世在十二世紀前半葉所建立的。它不只是一座寺廟,也是蘇耶跋摩二世的都城。國廟位於城市的中心,原來的名字是「毗濕奴的殿堂」。蘇耶跋摩二世是毗濕奴的信徒,與毗濕奴有關的神話故事被大量刻畫在國廟中的各個角落,直到十四世紀改為佛寺後,才改名為「吳哥寺」。「Angkor」的意思是「城」,「Wat」是寺,據推測,吳哥寺城的居民人數,在全盛時期可能有百萬之多。

 

DSC_0463-1  

 

那迦(蛇神)與石獅

那迦其實就是神格化的眼鏡蛇,大多七個頭,有時也有五頭或九頭的造型。高棉人認為自己是那迦的子孫那迦象徵了水的力量,也是引渡者,帶領人進入神的世界,因此吳哥寺廟前方的參道,多築有那迦造型的圍欄。石獅側過身,面朝參道,監視著要前往神靈世界參拜的人。

 DSC_0385    DSC_0254

  

這是前往入口的參道,參道的右半側石板平整,左半側則崎嶇歪斜。在一九六O年代,柬埔寨仍是法國的殖民地,法國政府為了讓世人了解維修之前的樣貌,便保留左半側,只做支撐補強,把原貌盡量保留下下來。然而日久年深,加上參訪人潮蜂擁而至,承受力較差的左半側也必須重修,才能避免倒塌的命運。(但還是看的出來左半側與右半側的不同)

 DSC_0389.JPG

 

DSC_0384.JPG 

 

 

 仙女浮雕

仙女叫做阿帕莎拉(Apsara),東眾神攪拌乳海,飛濺而出的水花與霧氣,就變成了跳舞仙女阿帕莎拉蒂娃妲女神是女性的半神人,早期多與拉帕拉門神一起作為門兩側的裝飾,在吳哥寺中則成為壁面裝飾的主角。與阿帕莎拉的分別在於,阿帕莎拉成舞蹈姿,體態輕盈、在空中飛翔,蒂娃妲女神則為站姿。吳哥寺上上下下都刻滿了這些跳舞的仙女,象徵被霧氣包圍的乳海。蒂娃妲女神則有一千七百九十六尊,髮型共有三十多種。每個仙女和女神的面貌身形都不一樣,表情、服裝也各有特色,很可能就是以當時的嬪妃和宮嬪為範本。(照片如有跟事實不符請見諒,我是自己看書打的資料)

 

 

DSC_0282.JPG   DSC_0283

 

DSC_0259.JPG

DSC_0278.JPG

 

雕刻保留都是其他寺廟相比  較完整的

 

DSC_0298.JPG

小吳哥的遠拍

DSC_0299.JPG

DSC_0325.JPG  

DSC_0381.JPG 

接著前往大吳哥寺的景點

 

大吳哥城(Angkor Tom)

大吳哥城的柬文原意即「大城」,是闍耶跋摩七世結束了與占婆的慘烈戰爭後,重新整頓的首都大吳哥城區最早的建設者是耶輸跋摩一世,九世紀在巴肯山建立國廟。之後的將近一百年間,政權數度變遷,城都也隨之遷移,直到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在位時,才將首都遷回鄰近的東巴萊湖南側。直到十一世紀,蘇耶跋摩一世在現址建立皇宮,吳哥王朝才算是在大吳哥城區域站穩腳步。然而在一一七七年與占婆一役,不但死傷慘重,被占人攻破的首都更是殘敗不堪。闍耶跋摩七世成功擊退占人之後即位為王,他勵精圖治,除了整頓首都,也致力於暢達交通、穩定疆域、普及醫療、改革宗教等措施,大刀闊斧地將吳哥王國「翻新」成中南半島最文明、最強盛的國家,直到今日,柬埔寨的國立從未超過闍耶跋摩七世在位的時期

 

城牆設有五座一模一樣的城門,東、南、西、北各一座,五座城門的人面塔與城市中心的巴揚寺構成統一的設計風格,闍耶跋摩七世的容貌被雕琢成觀世音(一說是佛陀)的形象,高懸每座塔頂。每座城門前均設有五十四尊善神、五十四尊阿修羅,共一百零八名守護者,拉扯著那迦,構成乳海攪拌的圖像。

DSC_0399  

 

接著我們前往巴揚寺  (傳說中微笑吳哥的地方)

巴揚寺(巴戎寺) (Bayon)

建議參觀時間:一小時 (如有興趣知道歷史,可多排一點時間參觀)

闍耶跋摩改印度教為佛教,廢止印度教勢力與種姓制度,重新整頓國家,將吳哥發展成為中南半島國土面積最遼闊、國力最強盛的霸主。直到現在,柬埔寨人民仍將闍耶跋摩七世視為民族的代表,到處都能見到他的雕像,被當作神明奉祀。闍耶跋摩七世的信仰極為虔誠。他的雕像都被雕成觀世音的模樣,慈愛溫和,微微低著頭,靜定地垂目為笑。人面塔的表情也有同樣的特徵,這些臉孔可能是以皇室成員(諸侯)的形象為藍圖,每一張臉的五官都不太一樣,有人說它們是佛陀,也有人認為是觀世音菩薩。

 

 

 DSC_0406.JPG

 

 

 DSC_0414    DSC_0403  

 

塔普倫寺(Ta Prohm)

有名是因為古墓奇兵是在這裡拍攝的

建議參觀時間:2-2.5個小時(如果行程跟我一樣悠閒的話)

塔普倫寺位於班迭喀蒂寺的西北方,坐西朝東。這座寺廟是闍耶跋摩七世為母親所建的「母廟」,供奉女神般波若波羅蜜多,以驚人的樹木「盤距」景象聞名。法國執政時刻意保留入侵遺跡的樹木,使塔普倫寺在最大限度內維持與森林共生的危險平衡。安潔莉娜裘莉在此拍攝的「古墓奇兵」,使塔普倫寺在國際上聲名大噪。

  •  DSC_1274

DSC_1280

 

DSC_1285

 

DSC_1290  

 

 DSC_1284

這裡雖然點不大,不過都保留著自然、原始的面貌,我很喜歡這裡。樹木與古蹟的和平共處當我們跟tuk tuk 司機說,我們要停留兩個小時,他嚇了一跳(心想有可以逛這麼久嗎?)

我跟我姊兩個人,學習歐美人士,躺在某個小角落,度過一個安靜悠閒的快樂時光

 

回程時前往鬥象台+古皇宮+顛王台 (這三個點是一起的)

建議參觀時間:一小時

鬥象台(Terrace of the Elephant)

長達三百五十公尺的平台,就位在大吳哥城的南北向皇家大道上,東接巴蓬廟,北鄰顛王台,為古皇宮正前方的皇家閱兵台。

 

參觀路線圖

DSC_1297

 

DSC_1301  

 

DSC_1298

 

DSC_1319  

 

古皇宮(The Ancient Royal Palace)

位於鬥象台西側的古皇宮,並非宗教性建築,原有的木構皇宮早已腐朽消失,現場只留下幾座水池、圍牆和塔門,以及一座祭祀用的「空中宮殿」。

DSC_1314  

 

顛王台(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)

顛王台位於鬥象台北方,是一座高六公尺,每邊約二十五公尺的平台,西側與皇宮外的廣場相連。「顛王台」的名字可能是來自平台頂端的一尊男性雕像,由於身上覆蓋著青苔,看起來就像是生了痲瘋病,而吳哥歷代國王至少有兩位已被證實是痲瘋病患,傳說闍耶跋摩七世也是死於痲瘋病。

DSC_1296  

DSC_1293

 

接著就回去小吳哥看日落,因為小吳哥是朝西的所以要拍美麗的倒影,建議日落時來拍,早上拍都是逆光

 

 DSC_0463-1

  

逛完就差不多去吃晚餐了...

這家沒有中文名字也沒中文菜單

不過我們看到很多外國人在那吃.. 我們也跟著過去了 (反正跟著人多的地方吃就對了,我們這八天都是尋找人多的地方吃飯,都沒踩到地雷)

unnamed (67)

我們點了員工推薦的兩道菜-- 看起來是牛肉河粉炒麵跟牛肉河粉湯

牛肉河粉炒麵- 分量一個人吃剛剛好,他們都會加入紅色的甜醬下去炒,第一天吃的炒泡麵也是這種醬

推薦指數: 

IMAG0961

牛肉河粉湯--因為吃到一半才想到要拍~來不及了  只好拍旁邊的配菜

這道菜是湯麵搭配九層塔、辣椒、小豆苗(?)、豆芽菜,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添加進湯裡,因為湯本身的味道還蠻清淡的,喜歡重口味的,建議可以添加配菜進去

推薦指數:

unnamed (68)  

 接著吃飽後來去當安潔莉娜裘莉...

安潔莉娜裘莉在拍攝古墓奇兵最愛去的一家酒吧-The Red Piano

DSC_1339

IMAG0966  

二樓有仿製的微笑吳哥

DSC_1345

點了他們的甜點.. 甜點個人覺得還好,就是冰淇淋加奶油,還有類似蛋捲的餅乾

右邊的飲料是安潔莉哪裘莉特調酒 (喝起來還好,價錢方面覺得有點貴,沒有好喝到讓我驚豔,相較之下,第五天在聖卡渡假村的調酒是真的好好喝~我們連點了兩天,會再介紹)

我們是吃飽才過去的,如有想嘗試他們的餐點的可以試試看...

整體覺得用餐氣氛還不錯~還蠻多人前往朝聖的

推薦指數:  (這裡是指用餐氣氛,餐點的話是)

DSC_1343

當地特色小吃-香蕉煎餅 價錢1usd

餅皮吃起來蠻有嚼勁 搭配芭蕉 吃起來不會太甜 但我對於香蕉不是很愛

推薦讚數:

DSC_1338  

 

吃飽喝足就可以逛逛一下當地的紀念品店  可以買他們的絲巾及沙龍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まる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